中国人群基因多态性与氯丙嗪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相关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吴松涛; 张晓丹; 周双; 赵侠; 周颖*; 崔一民
来源: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19, 35(03): 294-297.
DOI:10.13699/j.cnki.1001-6821.2019.03.028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中国人群中基因多态性与氯丙嗪的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8-09-18。收集有关基因多态性对氯丙嗪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影响的研究,对纳入研究的药效学及药物不良反应指标进行系统评价。结果共纳入9项研究。DRD1基因rs686位点等位基因A、G的分布对于氯丙嗪改善阳性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939,P <0. 05),rs686等位基因A是氯丙嗪改善阳性症状疗效较好的预测因子;携带DRD2基因-141CIns/Del位点等位基因Del的患者相比于无此等位基因的患者具有更显著的简明精神病量表减分率; 5-HTR2A基因rs6311等位基因A、G的分布在氯丙嗪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 939,P <0. 05),等位基因A的携带者对氯丙嗪总疗效优于等位基因G的携带者; BDNF基因(GT) n 230-bp与234-bp等位基因的频率对于患者服用氯丙嗪后是否发生锥体外系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0-bp:P <0. 01,OR=0. 398,95%CI=0. 213~0. 745; 234-bp:P <0. 01,OR=2. 256,95%CI=1. 289~3. 947)。携带230-bp等位基因的患者服药后不易产生椎体外系反应,而携带234-bp等位基因的患者服药后易产生椎体外系反应。SLC6A3 (rs2975226)、CYP2C19(rs4986893)基因多态性对氯丙嗪药效学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尚无明确定论。结论 DRD1(rs686)、DRD2(-141C Ins/Del)、5-HTR2A(rs6311)与BDNF(GT) n基因多态性可能影响氯丙嗪药效学和药物不良反应,在临床使用氯丙嗪时应充分考虑到我国人群基因多态性,保证药物使用的有效与安全性。

  • 单位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