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昆仑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来源

作者:童永军; 陈静*; 韩光; 敬志成; 崔强强; 权朝军
来源:矿物岩石, 2023, 43(02): 50-57.
DOI:10.19719/j.cnki.1001-6872.2023.02.06

摘要

那更康切尔沟银矿床(以下简称那更银矿床)是东昆仑造山带乃至青海省内唯一的独立脉状银矿床。本次研究在详细的野外观察基础上,对那更独立银矿床进行了流体包裹体温压条件分析以及C,H,O同位素的分析,有效地了解该矿床成矿流体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那更银矿床成矿阶段主要可分为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化阶段,前者石英脉内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100~140℃和180~220℃,后者方解石内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集中于80~110℃之间;两个阶段成矿流体盐度w(NaCl)和密度相近,介于1.06%~15.31%之间和0.81 g/cm3~1.07 g/cm3之间。计算获得石英硫化物阶段成矿深度为0.6~2.0 km,平均1.0 km,碳酸盐化阶段成矿深度为0.5~1.6 km,平均0.8 km。H-O同位素分析表明,石英样品中δDV-SMOW/‰值为-106.0‰~-110.7‰,计算得到δ18OH2O值为-13.4‰~-4.9‰,主要落入大气降水附近。C-O同位素分析显示,方解石样品的δ13C值介于-6.7‰~-2.3‰,δ18OV-SMOW值介于6.1‰~20.5‰,成矿流体中的碳来源有岩浆作用的贡献,并且碳在岩浆流体演化的过程中还受大气中降水条件和岩浆低温蚀变等作用的影响。综上,那更银矿床整体表现出岩浆作用参与成矿、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流体成矿、脉状银矿化特征,是矿产于碰撞造山带内,受断裂构造控制的脉状独立银矿的典型代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