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明确甘蓝型油菜迟直播条件下不同种植密度的冠层结构与群体光合能力特征,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不同种植密度(15万、30万、60万株·hm-2,分别用D1、D2、D3表示)为主因素,不同油菜品种(半矮秆油菜JS-1、高秆油菜川油36,分别用V1和V2表示)为副因素,在大田试验条件下测定植株群体的叶面积指数(LAI)、角果皮面积指数(PAI)、透光率、群体光合速率、生物量与籽粒产量。结果表明:在开花期,V1的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V2的叶面积指数随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籽粒灌浆期,角果皮面积指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在开花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V1透光率变化不大,但V2的透光率呈不断降低趋势;籽粒灌浆期种植密度的增加导致V1与V2的行间透光率显著降低。相同密度下V1的透光率显著高于V2。在开花期V1D3的群体光合速率为43.42μmol·m-2·s-1,相比于D1与D2两个密度分别增加了27.33%、9.72%;在灌浆期V1D3的群体光合速率为28.24μmol·m-2·s-1,相比于D1与D2两个密度分别增加了37.55%、7.05%。较高种植密度(D2、D3)下,V1群体光合速率均显著高于V2。综上,加大种植密度增加了迟直播油菜的群体光合面积指数,有利于构建良好的冠层结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与高秆油菜(平均2 365.48 kg·hm-2)相比,半矮秆油菜在迟直播高密度条件下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群体光合速率,同时其收获指数高,从而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平均3 057.32 kg·hm-2)。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