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冀辽一带的土城子组和大北沟组对中国北方侏罗系–白垩系划分对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关于它们的时代目前还存在不同的看法,相关的孢粉地层学研究也比较粗略。本文研究了冀北滦平县井上村三岔子剖面土城子组和大北沟组的孢粉组合,共观察统计到50属28种及若干未定种。土城子组Classopollis–Cooksonites–Ephedripites组合以Classopollis含量最为突出,同时含有白垩纪分子Cooksonitesvariabilis、Crybelosporitespunctatus和Ephedripites(E.),其时代为早白垩世Berriasian期。大北沟组Bisaccates–Foraminisporis组合以松柏类两气囊花粉占绝对优势,见有Crybelosporites punctatus、Ephedripites (E.) crassistriatus、Foraminisporis wonthaggiensis、Jiaohepollis和Rugubivesiculites spherisaccatus等具有时代意义的分子,其时代为早白垩世Valanginian中–晚期。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土城子组一段顶部的早白垩世孢粉组合,提出了中国北方侏罗系–白垩系界线位于土城子组一段内的新意见。孢粉组合对比表明当前冀北滦平盆地大北沟组Bisaccates–Foraminisporis组合与辽西金岭寺–羊山盆地土城子组三段顶部及其上覆义县组下部的孢粉组合非常相似。因此,从孢粉植物群的发育来看,滦平盆地大北沟组可能与金岭寺–羊山盆地土城子组三段顶部至义县组下部相当。
-
单位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