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TBM)患者脑脊液白细胞介素-33(IL-33)、可溶性CD163(sCD163)治疗前后变化情况,并探究二者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0-08—2022-02三二〇一医院TBM患者93例,入院后均积极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周脑脊液IL-33、sCD163水平,统计患者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TBM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BM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IL-33及sCD163评估TBM患者预后的价值,采用决策曲线进一步分析脑脊液IL-33及s CD163评估TBM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 TBM患者治疗1周脑脊液IL-33、sCD16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存在脑积水、脑梗死、脑膜刺激征、治疗1周脑脊液IL-33及sCD163高水平表达是TBM患者病情恶化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分析显示,IL-33联合sCD163评估TBM患者预后的AUC值0.870[95%CI(0.784~0.931),P<0.001]最大;决策曲线分析显示,除风险阈值为0.32~0.39外联合检测对TBM患者预后评估的获益优于IL-33、sCD163。结论 经治疗后TBM患者脑脊液IL-33、sCD163水平明显降低,若治疗后脑脊液IL-33、sCD163仍处于较高水平则提示患者预后较差,二者可作为评估TBM患者预后的辅助性指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