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果实维管组织中荧光示踪剂引入方法的应用

作者:章英才; 黄月; 海源; 张媛; 扈亚杰; 赵梦怡
来源:生物技术通报, 2021, 37(06): 295-304.
DOI:10.13560/j.cnki.biotech.bull.1985.2020-1502

摘要

本研究以不同发育时期的"灵武长枣"果实为实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技术明确不同发育时期果实维管束结构特征和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通过枣果实维管组织中荧光示踪剂引入方法的应用,采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技术,探讨枣果实维管束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的研究方法。结果表明:(1)膨大前期果实的维管束较多,尤其是内果皮附近的维管束数量较多、分布集中,此时有单个维管束进行发育,也有两个维管束背靠背进行发育。快速膨大期果实中果皮内薄壁细胞发育迅速,由外向内体积逐渐增大,排列松散,有些甚至排列成网状结构,围成一个个较大的空腔,相同视野内维管束数量下降,维管束多为两两背靠背式、3个或4个聚在一起发育。着色期中果皮的细胞空腔进一步增大、数量增多,相比前两个时期相同视野内的维管束数量更少,由多个维管束形成了多分支结构。与着色期相比,完熟期果实薄壁细胞形成的空腔空间继续增大,维管束数量无明显变化,多维管束分支结构略有差异。(2)采用荧光染料活细胞示踪技术,在不同发育时期枣果实维管束韧皮部中引入了荧光示踪剂羧基荧光素酯CFDA、质膜通透剂洋地黄皂苷,在维管束木质部中引入了荧光示踪剂Texas-Red,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观察荧光特征,获得了枣果实中韧皮部同化物卸载路径的研究方法,为研究枣果实同化物积累和品质调控奠定了基础。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