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s)暴露类型和时相与大学生非自杀性自伤(NSSI)行为的关联,为大学生NSSI行为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2019年10—11月,整群选取安徽省2所不同城市的医学院校一、二年级在校学生,了解社会人口学指标、童年期不良经历和NSSI行为发生等信息,建立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CEs不同暴露类型和时相与NSSI行为的关联。结果 7 623名大学生中NSSI行为检出率为16.46%(1 255例),男生检出率(24.10%)高于女生(1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报告有ACEs大学生6 944人,占91.09%,其中持续暴露6 100人,占80.02%。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持续暴露于躯体忽视、情感忽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家庭功能不全和ACEs显著增加大学生NSSI行为发生风险,OR(95%CI)值分别为1.60(1.38~1.86)、2.13(1.81~2.49)、4.32(3.53~5.25)、4.74(4.02~5.59)、3.88(2.70~5.58)、2.87(2.38~3.46)、5.26(3.55~7.79)(P值均<0.05);男生暴露于ACEs与NSSI行为发生风险关联强度更高,女生暴露于躯体虐待、情感虐待和性虐待与NSSI行为发生风险关联强度更高。结论不同类型和时相的童年期不良经历与大学生NSSI行为发生风险增加相关,建议开展针对性干预。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第二临床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