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20世纪30年代的左翼新诗歌谣化运动中,歌谣小调的音响结构与节奏模式被视为"大众化"的左翼诗歌创作的形式模范。左翼诗学理论与诗歌文本显示,左翼诗歌对歌谣音响节奏的承袭,是一种主动地争夺身体记忆、塑造大众的身体感知的尝试。因此,歌谣化新诗对其读者/听众所进行的革命动员,不仅指向他们的思想意识,更致力于召唤一个集体的、感官的革命主体及其身体性共鸣。这一过程不仅激发了各种诗歌形式的实验及其对应的评价体系,同时也伴随着持续的自我批评与焦虑,并成为伴随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始终的"民族形式"问题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