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书法作为一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其表达意象的高度抽象性,使审美主体在不同的视角中常常出现审美结论的极大反差:作者得意之处可能被视而不见或视为拙笔,作品出现的败笔则可能被大加赞赏。此即唐代孙过庭所谓"吾尝尽思作书,谓为甚合,时称识者,辄以引示。其中巧丽,曾不留目;或有误失,翻被嗟赏。"(1)当我们立足当代书法"多元化"的审美背景,从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