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表现和基因序列, 明确其生物学致病原因。方法收集我国云南地区1例鳃耳综合征患儿及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 提取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外周血基因组DNA, 对406个耳聋相关易感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高通量测序, 并对突变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分析。结果该家系包括3代9人, 其中4人表现为听力下降、耳前瘘管和鳃裂瘘, 符合鳃耳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先证者及其母亲耳廓畸形, 内耳发育畸形, 肾脏未见异常。系谱分析显示, 该家系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检测显示在所有发病成员的EYA1基因上均发现一个未见报道的杂合突变位点, c.1255delT(p.C419Vfs*12), 家系内该变异与耳聋表型共分离, 且此突变为移码突变, 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Medical Genetics and Genomics, ACMG)指南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 家系中表型正常成员及100名健康人中均未发现该位点突变。家系中3名成员存在EYA1 c.403G>A(p.G135S)杂合突变, 该突变导致第135号氨基酸由甘氨酸变异为丝氨酸, 为错义突变, 其中2名成员表型正常, ACMG指南判定该变异临床意义未明。结论 EYA1 c.1255delT是该家系鳃耳综合征患者的主要分子病因, 家系内患病个体间临床表现具有异质性, 鳃耳综合征的诊断需将表型和基因测序密切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