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价

作者:唐聪; 钱宝*; 李炜钦; 潘畅; 杨宇; 肖潇
来源:人民长江, 2020, 51(06): 49-62.
DOI:10.16232/j.cnki.1001-4179.2020.06.010

摘要

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占比均超过全国的40%,处理好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开发与治理的关系,是实现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解洞庭湖水系重金属污染特征与生态风险,2017年8月对洞庭湖水系24个点位表层沉积物进行了采样,分别对研究区域中Hg、As、Cr、Cd、Pb和Cu等6种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评价和来源分析。结果表明:①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平均质量分数表现为Cr>Pb>Cu>As>Cd>Hg,Hg、As、Cr、Cd、Pb的含量分别为背景值的7.0,2.0,9.3,2.2,2.3倍,湖区Hg、As、Cr、Cd、Pb平均含量均略高于入湖水系,是入湖水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1.1~1.5倍。②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指数评价显示:重金属RI值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d>Hg>Cu>Pb>As>Cr;Cd处于中度污染,重生态风险,Hg处于偏中度污染,重生态风险,表明Cd、Hg是主要污染物;mPEC-Q均值为0.43,表明研究区域内发生生物毒性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在15%~29%之间。③来源分析表明:As、Pb、Cd、Cu等重金属具有同源性,主要来自"四水"流域工业废水,需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为降低Cr含量,应加强生物灭螺实际应用研究。

  • 单位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三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