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分析

作者:董小庆; 黄琴峰; 谢晨; 杨延婷; 韩榕; 李茜莹; 孔谐和; 杨光; 吴焕淦*; 马晓芃*
来源: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9, 21(08): 1615-1621.

摘要

目的回顾1959年至2018年发表的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总结归纳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检索《中医针灸信息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同方)、万方数字化期刊(万方)、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灸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关联性分析。结果艾灸治疗失眠应用频次较高的穴位依次为百会、三阴交、神门、足三里;足太阳膀胱经穴应用频次最高,其次是督脉穴和肾经穴。下肢部的腧穴使用频次最高,其次为头面部、背部。关联性较高的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关联性较高的治疗方法为艾条灸配合针刺。灸法配合中药的总有效率最高,其次为灸法配合针刺,疗效均优于单纯灸法(均P <0.05)。对比灸法、灸药并用、灸刺并用疗法治疗前后的PSQI评分,灸法与灸药并用疗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灸刺并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灸法治疗失眠的组方中主要穴对为内关、足三里、神门、百会和三阴交。配合疗法中灸刺结合的使用频率最高,但灸法配合中药疗法的有效率最高,对于PSQI评分的改善程度亦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