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数据,对云南滇西贫困山区两个少数民族村庄实施精准扶贫满意度的差异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发现:单一民族的、贫困程度深的村庄农户对于精准扶贫的满意度比较高的假设并不成立,而集体经济发达的村庄里农户对精准扶贫的满意度比较高。由于农民大量外出务工,农村社区缺失集体经济和社会活动,旧有的以农村家族和血缘为纽带的初级社会关系正在解体,农户在失去了传统的联系纽带之后呈现出原子化状态,而原子化的个人对自己以及社区生活,乃至国家的扶贫举措呈现出低认同度。因此,重建农户在农村社区中的联系纽带,建立乡村次级社会关系,才能提升政府扶贫政策满意度,筑牢乡村振兴的社会基础。
-
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