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伴随着中国社会的个体化进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塑造了个人历经苦难,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范式。这一范式契合了1990年代以来中国发展的核心理念,并有效地鼓舞了青年。本文尝试从进城、劳动和个人化三个层面解读这部小说。与《人生》相比,路遥把孙少平的"进城"冲动从具体的时代环境中抽离出来了,将"进城"等同于"闯荡世界",赋予其浪漫化的光环。站在新旧世界交叉地带的孙少平,既渴望流动的自由,又依恋国家体制所赋予的安稳。同时,劳动被浓墨重彩地描写,并获得了象征意义,劳动是一个人战胜自我的过程。劳动与精神的互相证成,关联着自我意识的生成。由此,《平凡的世界》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标本":一个时代通行的互相抵牾的价值观念都在小说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