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CT重建的肩胛上角形态学分型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志愿者肩胛骨CT重建形态进行分型。设肩胛上角为A点,肩胛切迹最低点为B点,肩胛冈与肩胛骨内侧缘之交点为C点,A点在CE连线上的垂点为D点,冈盂切迹为E点,肩胛下角最低点为F点。研究参数:A点厚度;AB、AC、AD距离;∠A(AB连线与AC连线的夹角);∠ACF在矢状面的度数;∠ACF在冠状面的度数。结果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48%,冠状面∠A(93.76±7.69)°;山峰型47%,冠状面∠A(86.69±6.23)°;烟囱型5%,冠状面∠A(85.33±7.10)°。其中,山丘型及烟囱型A点均较山峰型薄(P<0.05);在AB、AC、AD、∠A、∠ACF(冠状面)中,山丘型与山峰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D、∠A中,山丘型与烟囱型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CT重建下肩胛上角分为3型:山丘型、山峰型、烟囱型;不同的肩胛上角分型可能对颈肩痛及肩胛提肌综合症有着潜在的影响。
-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