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比较逍遥丸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血管性痴(vascular dementia,VD)呆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VD伴发抑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多奈哌齐片的血管性痴呆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10 mg/次,1次/d,根据个人反应可逐渐增加至20 mg/d观察组患者给予逍遥丸治疗,8丸/次,3次/d;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4疗程。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中BNDF、S100B蛋白、NE、DA、5-HT及Hcy的水平;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SDD、MMSE、CDR及ADL评分,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4周及治疗8周后CSDD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MES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各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CDR评分均没有显著变化,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及8周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降低,虽然观察组的ADL评分较对照组略高,但比较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NDF、NE、DA及5-H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S100B及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的5-HT升高幅度较观察组更为明显(P<0.05),而治疗后两组的BNDF、NE、DA、S100B及Hcy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8.0%,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8.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32.0%,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逍遥丸治疗血管性痴呆伴发抑郁的临床疗效与艾司西酞普兰基本一致,不良反应少于艾司西酞普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单位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