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选取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和传染病研究所副芽孢杆菌(Metabacillus idriensis)为潜在益生菌,探讨它们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生长、消化、免疫及肠道菌群的影响。将初始体重为(92.95±2.36) g的大口黑鲈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分别饲喂基础饲料(对照组)和4种试验饲料[于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104和106CFU/g的B.tropicus(标记为BT4、BT6)或M.idriensis(MI4、MI6)],饲喂期为60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大口黑鲈的终末体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而饲料系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随菌株添加浓度增加呈显著降低变化(P<0.05)。消化方面结果显示,各菌处理组的肠道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其中BT6和MI6对肠道消化性能具有显著提高效果(P<0.05)。免疫实验结果表明,各菌处理组的血清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及溶菌酶以及肠道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得到显著提升(P<0.05),说明菌株对血清和肠道免疫功能均有显著提高作用,但比较发现,总体以BT6与MI6的免疫增强效果最佳。肠道菌群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支原菌属(Mycoplasma)、邻单胞菌属(Plesiomonas)和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为大口黑鲈肠道优势菌群;各组比较发现, BT6、MI6与对照之间在OTU数量、多样性指数及菌群结构上差异最明显, BT6可降低主要优势菌支原菌属(P<0.05)和多数劣势菌群的丰度来提高菌群均一性进而提高菌群多样性,而MI6可促进多数劣势类群的生长来提高菌群丰富度和均一性进而提高菌群多样性,这反映了不同菌株对肠道菌群作用方式的差异。研究表明,热带芽孢杆菌和传染病研究所副芽孢杆菌皆可作为益生菌株应用于大口黑鲈养殖,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使用量均为106 CFU/g,它们具有促进大口黑鲈生长、增强消化和免疫力、促进肠道菌群平衡及提高肠道菌群多样性等作用。本研究为大口黑鲈的益生菌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
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 生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