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两年前,在批改数学作业的时候,我内心时常会产生一种厌倦、困惑的情愫:面前这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到底能反映出学生多少数学素养?自己批出的一个个钩、叉符号对学生的发展到底能起多少促进作用?在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和学生订正作业的过程中,教师到底体现了多少创造性劳动的价值?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引领下,我不由地对传统的数学作业形式进行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