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起搏方式及右室起搏比例不同对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新发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我院心内科过去5年间植入永久起搏器的患者,按照起搏模式不同分为VVI、DDD组,根据右室起搏比例(Cum%VP)不同分为:DDD1组(Cum%VP≥50%)和DDD2组(Cum%VP<50%)两个亚组。随访内容包括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3年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AF发生情况,超声心动图参数。结果符合入选标准且完成随访的患者共计147例,新发AF病例VVI组14例(24.14%),DDD1组5例(11.11%),DDD2组3例(6.82%)。DDD2组与VVI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0.05)。术后3年超声参数比较,DDD2组与VVI组、DDD1组相比,LAD、LVED明显缩小,LVEF则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DD起搏模式加低右室起搏比例与VVI模式相比,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且减少AF的发生,DDD起搏模式加最优右室起搏管理应用于临床可能给患者带来更多的收益。

  • 单位
    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