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动脉粥样斑块:MSCT(A)在体评价斑块风险性的价值

作者:周建军; 陆健; 林江; 王若冰; 曾蒙苏; 严福华; 王建华; 周康荣
来源: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0, 29(01): 35-38.
DOI:10.13437/j.cnki.jcr.2010.01.023

摘要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在体显示颈动脉粥样斑块,探讨CT评价颈动脉斑块分布、形态、狭窄程度和风险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经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提示颈动脉斑块患者362例,所有病例行颅外全程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应用横断面原始图像寻找斑块,根据病变的特点行2D、3D后处理,探讨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分布、形态、狭窄程度、钙化、不规则及溃疡等规律,狭窄程度的判断采用NASCET标准。将CT检查结果分别与彩超和DSA对照。结果362例中,共发现838处斑块,其中,颈总动脉起始部斑块91处,颈总动脉162处,颈动脉分叉部402处,颈内动脉105处,颈外动脉78处。其中,轻度狭窄253处,中度狭窄407处,重度狭窄146处,闭塞32处。838处斑块中,管壁局限增厚213处,半月状增厚399处,环状增厚149处,闭塞32处,斑块密度与管壁密度相仿797处,低密度41处。斑块表面不规则34处,斑块溃疡36处。斑块不规则和溃疡患者中,TIA37例,脑梗死32例,腔隙性脑梗死43例。结论颈动脉MSCTA不仅可充分显示斑块分布、形态和狭窄程度,还可以显示纤维帽的相对完整性,显示血管斑块的钙化,并可初步显示斑块内脂质的含量。

  • 单位
    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