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冗余概念衍生于信息论,却由于信息论中对意义问题的搁置,使冗余在文本意义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难以被厘清。该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出发,将冗余分为文本内冗余与文本外冗余。文本内冗余主要以自携元语言指示符、接触性符号以及作为应对符号学噪音的内置性冗余的形式出现;文本外冗余则发挥了文本体裁确定、亚文化风格表征以及标出性翻转的势能等作用。冗余作为意义解释与时间向度上的组织形式,为文本的解释提供了索引,保证了文本解释过程中不同意义的同一性,为社群内达成广泛的共识提供了足够的意义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