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钛笼形态对术后颈椎矢状面形态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8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因颈椎病拟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46例患者均行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术治疗,其中2018年4-12月采用上下平行端面(垂直)钛笼的患者21例为对照组,2019年1-8月采用下斜形端面(根据节段角度调整)钛笼的患者25例为研究组。术后两组均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术前和末次随访的C2~7 Cobb角、C2~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T1倾斜角、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检测比较两组术后的钛笼高度、钛笼固定融合节段Cobb角及高度。统计比较两组钛笼下沉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术前比较,两组末次随访C2~7Cobb角、JOA评分均增加,而C2~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T1倾斜角均降低(P<0.05);且研究组末次随访C2~7 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C2~7矢状面轴向垂直距离、T1倾斜角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融合后钛笼高度、钛笼固定融合节段高度、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钛笼固定融合节段Cobb角高于对照组,而其钛笼下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中下斜形端面钛笼的应用有助于改善颈椎矢状面失衡,减少钛笼下沉的发生,并促进颈椎病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 单位
    江西省全南县人民医院; 江西省赣州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