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传统中药深绿卷柏(Selaginella doederleinii)中分离得到5个已知的木脂素,并利用高分辨质谱及1D和2D NMR数据确定了其结构分别为3个8,4′-氧新木脂素类[(-)-赤式-(7′E)-4,9-二羟基-3,3′,5′-三甲氧基-8,4′-氧新木脂素-7′-烯-9′-醛(1)、(-)-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丁香树脂酚醚(2)和(7′E)-3,5,3′,5′-四甲氧基-8,4′-氧新木脂素-7′-烯-4,9,9′-三醇(3)],1个苯骈呋喃类[(+)-(7R,8S)-5-甲氧二氢去氢二松柏醇(4)]和1个双四氢呋喃类[丁香脂素(5)]。硫氧还蛋白氧化还原酶抑制活性评价显示3个化合物具有中等强度活性,其IC50值为10.1~20.2μmol/L。化合物1~4是首次分离自该植物。另外,发现10个已知木脂素[2,6,2′,6′-四甲氧基-4,4′-二(1-羟基-2,3-环氧丙基)联苯(I)、2,2′-二甲氧基-4,4′-二(1-羟基-2,3-环氧丙基)联苯(Ⅱ)、2-羟基-3,2′,6′-三甲氧基-4′-(1-羟基-2,3-环氧丙基)-5-(3-羟基丙烯基)联苯(Ⅲ)、2-羟基-3,2′-二甲氧基-4′-(1-羟基-2,3-环氧丙基)-5-(3-羟基丙烯基)联苯(Ⅳ)、2,2′-二甲氧基-4-(3-羟基丙烯基)-4′-(1,2,3-三羟丙基)二苯醚(Ⅴ和ⅥⅥ)、(7′R,8′R)-2,2’-二甲氧基-4-(3-羟丙烯基)-4′-(1,2,3-三羟丙基)二苯醚(Ⅶ)、野花椒乙素(Ⅷ)、地黄新木甲素(Ⅸ)和地黄新木乙素(Ⅹ)]的结构因解析不正确而误定为联苯新木脂素类和4,4′-氧新木脂素类。经过与模型化合物如一些报道的合成物及分离到的化合物(1~5)进行NMR数据对比分析后将化合物ⅠⅠ~Ⅹ的结构分别修订为(+)-丁香脂素(5)、(+)-松脂素(6)、(-)-simulanol(7)、(-)-去氢二松柏醇(8)、(-)-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醇醚(9)、(+)-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醇醚(10a)、(-)-赤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松柏醇醚(10b)、(+)-苏式-愈创木基甘油-β-O-4′-丁香树脂酚醚(11)、(-)-苏式-4-O-[1-羟甲基-2-羟基-2-(3-甲氧基-4-羟苯基)乙基]阿魏酸甲酯(12)和(+)-赤式-4-O-[1-羟甲基-2-羟基-2-(3-甲氧基-4-羟苯基)乙基]阿魏酸甲酯(13)。因此,尚无证据表明自然界中存在这10种木脂素,实际上其修正后的结构分别属于双四氢呋喃类,苯骈呋喃类及8,4′-氧新木脂素类等类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