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RLIP76和CD44在胃癌患者血清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3月—2016年5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82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留取外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RLIP76及CD44水平的变化;术中留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胃癌组织RLIP76、CD44表达情况,分析RLIP76、CD44表达与胃癌生物学特点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术后2周,胃癌患者血清RLIP76、CD44表达水平降低,与术前3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 390,26. 291;均P<0. 05);胃癌患者癌组织RLIP76阳性率为50. 00%,CD44阳性率为58. 54%,患者癌组织RLIP76、CD44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χ2=48. 681,65. 063;均P<0. 05);组织分化程度为低分化、临床分期为Ⅲ~Ⅳ期、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RLIP76阳性率、CD44阳性率高于组织分化程度为高、中分化、临床分期Ⅰ~Ⅱ期及不伴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P<0. 05); RLIP76阳性、CD44阳性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短于阴性者,但Log-Rank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057,P=0. 151;χ2=0. 452,P=0. 501); Cox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RLIP76阳性、CD44阳性均为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 05)。结论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RLIP76、CD44水平呈异常高表达,且与胃癌组织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单位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