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研究Pb2+浓度、电流密度、沉积时间和温度对沉积Pb结构的影响。在低Pb2+浓度条件下(~0.15 mol/L),Pb沉积物呈杨桃状,而在高Pb2+浓度条件下(≥0.30 mol/L),Pb沉积物呈立锥状。进一步对比研究杨桃状Pb阳极(Cara-Pb)、立锥状Pb阳极(Pyra-Pb)和Pb阳极的氧化膜层和阳极电位。在160 g/L H2SO4溶液中恒流极化(50 mA/cm2)72 h后,Pyra-Pb阳极氧化膜层厚度大于Cara-Pb和Pb阳极,进而显著减缓金属基底的晶界腐蚀。此外,Pyra-Pb阳极氧化膜层具有更大表面积和更高Pb O2含量,因此,极化72 h后Pyra-Pb阳极电位较Cara-Pb和Pb阳极的低40mV。综上,在Pb阳极表面构建立锥状3D-Pb结构具有降低电沉积能耗、延长阳极寿命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