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甲磺酸普依司他(PM)对套细胞淋巴瘤(MCL)细胞系的抗增殖活性, 以及对MCL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的抗肿瘤效果。方法选择MCL细胞系Jeko-1和Granta-519, 以及非肥胖糖尿病/重度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为研究对象,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PM原料药(PMF, 终浓度分别为0.1、0.3、0.5、1.0、2.0、4.0 nmol/L)和同浓度帕比司他(LBH589)分别处理Jeko-1, 采用不同浓度梯度PMF(终浓度分别为0.4、0.8、1.6、3.1、6.3、12.5 nmol/L)和同浓度LBH589分别处理Granta-519。加药孵育120 h后, 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建立Jeko-1 NOD/SCID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 按照给药种类和剂量将其分为PM 2.5 mg/kg组(n=7)、PM 5 mg/kg组(n=7)、PM 10 mg/kg组(n=7)、LBH589 10 mg/kg组(n=6)和溶剂对照组(n=7)。于给药第21天时, 观察各组小鼠的相对肿瘤抑制率(T/C)、瘤重及肿瘤生长抑制率。不同组别间瘤重比较, 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浓度PMF和LBH589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比较, 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动物实验方案的设计获得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动物实验中心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符合国际通行的实验动物使用规范。结果①加药孵育120 h后, PMF和LBH589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Jeko-1和Granta-519的细胞增殖。除终浓度为0.1、0.3 nmol/L的PMF与同浓度LBH589相比外, 其余各终浓度PMF对Jeko-1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同浓度LBH589, 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终浓度为0.5、1.0、2.0、4.0 nmol/L PMF比同浓度LBH589:F=311.4、39 470.4、1 232.7、4 575.4, P=0.03、<0.000 1、=0.001、<0.000 1)。Jeko-1中PMF的IC50值为(366.8±3.4)pmol/L, 低于LBH589的(1 570.0±51.6)pmol/L, 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 367.4, P<0.000 1)。不同终浓度PMF对Granta-519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均高于同浓度LBH589, 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终浓度为0.4 、0.8、1.6、3.1、6.3、12.5 nmol/L PMF比同浓度LBH589:F=15.8、190.0、172.1、314.5、741.5、236.8, P=0.028、=0.001、=0.001、<0.000 1、<0.000 1、=0.001)。Granta-519中PMF的IC50值为(2.9±0.1)nmol/L, 低于LBH589的(7.4±0.4)nmol/L, 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86.4, P<0.000 1)。② PM 2.5、5、10 mg/kg和LBH589 10 mg/kg组小鼠d21(给药9次)时, T/C值分别为58.6%、26.0%、16.6%、24.1%, 治疗有效。③ d21(给药9次)时, PM 2.5、5、10 mg/kg和LBH589 10 mg/kg组小鼠的瘤重分别为(2.1±0.4)g、(0.9±0.2)g、(0.9±0.2)g、(1.4±0.4)g, 均低于溶剂对照组的(3.7±0.7)g, 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2、78.1、83.4、36.7, P<0.002、0.000 1、0.000 1、0.000 1), PM 5、10 mg/kg组小鼠瘤重均低于LBH589 10 mg/kg组, 并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8.3、10.3, P=0.015、0.008)。除PM 2.5 mg/kg组(38.0%)外, PM 5、10 mg/kg和LBH589 10 mg/kg组小鼠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3.8%、74.4%、58.0%, 均治疗有效。结论 PM作为一种新型高选择性HDACi, 在MCL细胞系的抗细胞增殖作用明显, 并优于已上市的LBH589, 其在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体内也表现出显著的抗肿瘤效果。

  • 单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四川大学; 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