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及血清胃运动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天津市南开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的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患者114例,随机平行分为3组,即60次/min、120次/min和180次/min提插手法组。每组患者分别给予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在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期(治疗结束后8周)对各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指标包括中国版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血清胃动素、胃泌素、胃促生长素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3种不同频率提插针刺手法治疗2个疗程后,患者尼平消化不良指数评分、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并且治疗结束后8周针刺治疗效果依然显著(P<0.05)。同时2个疗程后,患者血清中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P<0.05),而胃泌素水平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发现,120次/min、180次/min提插手法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的调节效应总体优于60次/min提插手法组(P<0.05)。3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在固定选穴的基础上,相比于低频刺激手法(60次/min提插手法),中高频刺激手法(120、180次/min提插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痛综合征疗效更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节血清胃动素、胃促生长素水平有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