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59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青春之歌》大讨论可谓文学批评上的奇观。参与者持有相同的理念、采用相同的评论语式,但面对同一部作品却产生了观点上的强烈冲突。冲突的根由表面上看是双方对文学有不同的理解,但参与者悬殊的身份地位又使这种观点冲突变得不再单纯。批评活动折射出了工人与知识分子在那个特定年代的地位与心态,也显现了权力运作的共性特征。从中既可以看到特定年代政治与文学间的特殊关系,也可以看到超越于批评本身的心理内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