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珊瑚礁被誉为海洋中的热带雨林,是海洋鱼类重要的产卵场、育幼场和摄食场。永乐环礁和东岛是西沙群岛典型的珊瑚礁生态系统。为更好地管理和保护西沙群岛的渔业及种质资源,本研究于2021年4月采集了西沙群岛永乐环礁和东岛的鱼卵,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并分析了两区域的鱼卵种类组成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显示,两区域均只采集到鱼卵,共鉴定出27种,隶属于4目16科25属,并均以鲈形目占优势,永乐环礁中占比为95.45%,东岛中占比为85.71%。永乐环礁和东岛的鱼卵种类组成相似性指数差异较大,目、科、属、种的相似性分别是25.00%、37.50%、32.00%、33.33%。鱼卵的出现频率均为100%,永乐环礁鱼卵平均密度为0.984ind.·m-3,东岛鱼卵平均密度为0.453ind.·m-3。永乐环礁优势种(Y≥0.02)为圆鲹属未定种(Decapterus sp.)、鲣(Katsuwonus pelamis)和三斑海猪鱼(Halichoeres trimaculatus)3种;东岛为绿唇鹦嘴鱼(Scarus forsteni)、灰鹦嘴鱼(Chlorurus sordidus)和多带副绯鲤(Parupeneus multifasciatus)3种,优势种差异明显。并且,本次调查发现了未记录种双边鱼(Ambassis sp.)。物种丰富度指数(D)呈现永乐环礁(2.46)高于东岛(1.87),而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H’)和均匀度指数(J′)则表现为永乐环礁(1.08和0.35)低于东岛(1.32和0.50)。两区域的鱼卵种类组成均以礁栖鱼类占优势,而大洋性中上层鱼类相对丰度则呈现永乐环礁(88.02%)明显高于东岛(0.44%)。研究结果表明,永乐环礁和东岛可能均为海洋鱼类的产卵场,而永乐环礁拥有开放性的潟湖,相比东岛更适宜作为大洋性鱼类(尤其是金枪鱼类)的产卵场,并且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弥补传统形态学方法在鱼卵鉴定方面的不足,可以作为渔业资源调查的补充手段,本研究为永乐环礁和东岛渔业和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