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甲午之役后,思想界对中学价值的重估也被提上日程,这包括对孔子身份的定位以及儒学与诸子关系的楷定。为使华夏文明不坠于地,赋予诸子学存在的合理性,廖平将百家皆收归于孔学,并将儒家作为论述的重点,围绕孔子、儒家、诸子三者的历史定位,倡言尊经与知圣。生逢古今中西之大变局,惟有求得自救之方才能换来本国文明生机的延续。廖平没有选择尊儒的坦途,而是不避其难,开辟出了一条抑儒尊孔的蹊径。通过对圣人与经典、孔学与儒家、诸子与儒家、汉学与宋学的辨析,廖平揭示了儒家与孔学的差异,从而尊孔子为至圣,退儒家于诸子,达到独尊孔学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