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索不同种植模式下重金属污染对牧草生理特性的影响,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龙须草(Juncus effusus)采用单作和间作模式,研究了重金属污染对其叶片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相比,间作下皇竹草叶片的叶绿素(Chl)a、Chla+b和类胡萝卜素(Car)含量极显著上升,净光合作用速率(Pn)、气孔导度(Gs)、细胞间隙CO2浓度(Ci)和Chl b含量极显著下降,但蒸腾速率(Tr)的差异不显著;黑麦草和龙须草叶片的Ci、Car含量极显著增加,Pn、Tr、Gs、Chl a、Chl b和Chl a+b显著或极显著下降(龙须草Chl a除外)。除龙须草的铜含量极显著降低外,3种牧草叶片和总生物量和重金属含量均极显著上升。与对照相比,低浓度污染的皇竹草叶片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片和总生物量极显著提高,而黑麦草和龙须草叶片的Pn、Tr、Gs、Ci、叶片和总生物量极显著减少,光合色素含量极显著增加,但黑麦草的Tr、Ci、叶片生物量及黑麦草和龙须草的Chl b差异不显著;重金属污染使3种牧草叶片的重金属含量均极显著上升。种植模式×重金属污染互作对牧草叶片的光合参数、光合色素含量、干质量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均极显著。因此,在复合污染土壤间作3种牧草有利于叶片干物质的积累和重金属的吸收,单作更有利于提高叶片的光合作用能力;且皇竹草对重金属污染的适应性强于黑麦草和龙须草。
-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