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起普顿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分析

作者:侯勇*; 管恒燕; 韩红梅; 吴思远; 岳峰; 方正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2021, 21(10): 965-969.
DOI:10.13604/j.cnki.46-1064/r.2021.10.11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合肥市接连调查的两起普顿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探讨两起事件发生的联系与原因,为今后预防和处置类似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事件发生地搜索到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发生地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采集剩余食品、可疑食品及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A事件发现5例病例,B事件发现6例病例,所有病例均曾在事件中食用过某同一品牌烧鸡,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头痛、恶心,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呕吐;可疑食品同批次未拆封食品中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为3.0×108CFU/g,大肠菌群计数结果为3.5×107CFU/g;在1份剩余食品、1份可疑食品同批次未拆封食品、6份病例肛拭子中均检出普顿沙门菌,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7株普顿沙门菌分子分型图谱相似度为100%,另1份可疑食品同批次未拆封食品中检出的普顿沙门菌分子分型图谱与其余7株相似度为94.64%,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两起事件均是由于患者食用了同一品牌变质烧鸡,由同一种普顿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 单位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