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四维左房定量分析技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的评估效果,并分析其对左心耳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10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房颤中风风险评估系统评估后判断为血栓栓塞低风险,并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栓分为血栓组(n=12)及无血栓组(n=96)。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左房容积参数及左房应变等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发生血栓相关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检验左房容积参数及应变参数对血栓栓塞低风险患者后期发生血栓的预测价值。结果 血栓组左房整体射血分数(LAEF)、左房存储期纵向应变(LASr)、左房导管期纵向应变(LAScd)、左房收缩期纵向应变(LASct)、左房存储期圆周应变(LASr-c)、左房导管期圆周应变(LAScd-c)及左房收缩期圆周应变(LASct-c)明显低于无血栓组,左房最小容积(LAVmin)、左房最大容积(LAVmax)、左房收缩前容积(LAVpreA)及左房最大容积指数(LAVImax)明显高于无血栓组(t分别=-4.80、-3.88、-3.62、-3.77、-3.58、-2.24、-2.07、3.68、3.88、3.38、3.82,P均<0.05)。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LAVmax和LAVImax增高及LAEF、LASr和LASr-c均为影响血栓栓塞低风险患者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OR分别=2.14、2.35、0.66、0.35、0.66,P均<0.05)。经ROC曲线分析获得LAVmax、LAVImax、LAEF、LASr和LASr-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结论 四维左房定量分析技术可有效评估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左房功能,其定量参数可用于辅助预测血栓栓塞低风险患者发生血栓风险,应重点关注LAVmax和LAVImax增高及LAEF、LASr和LASr-c减低患者,并采取相应临床措施,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 单位
    义乌市中心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