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知觉现象学角度入手,对明清两代艺术设计及当时徽州雕饰技艺符号的生态现象进行剖析。以木雕为例分析时代背景、生态场所、造型与结构技术特点、雕刻技法等生态现象的能动要素,并揭示徽州雕饰技艺符号对明清时期人类生活世界中的体验、意义创造和交流的高度尊重的本质。这不仅是对徽州地区明清时期世界生活的呈现、阐释,而且扩大了现象学和符号学的反思视野,进而探讨人类居住环境中场景的"非固定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