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朝皮影戏起源于陕西关中东部的大荔县沙苑地区,广泛流行于旧同州府、朝邑县等地,明清时期最为兴盛,后流入二华(华州、华阴)、渭南以及周边各地。传统同朝皮影戏由皮影雕刻、皮影表演和碗碗腔伴唱三大部分组成。上世纪50年代,碗碗腔从同朝皮影戏中脱颖而出,作为一个独立的地方剧种登上戏曲大舞台。自上世纪80年代,同朝皮影日渐式微。近年来大荔县加大对同朝皮影戏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同朝皮影戏重新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