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肝损伤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岳兰竹; 付蓉; 阮二宝; 瞿文; 梁勇; 王国锦; 王晓明; 刘鸿; 宋嘉; 关晶; 吴玉红; 王化泉; 邢莉民; 李丽娟; 王珺; 邵宗鸿
来源: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 29(11): 1009-1011.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患者化疗肝损伤的发生率,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自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统计其化疗肝损伤发生率,利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相关因素对化疗肝损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70例AML患者化疗肝损伤发生率为65.7%,其中轻度肝损伤38.6%,中度肝损伤17.1%,重度肝损伤10.0%。单因素分析显示,疗程中发生感染、输血及合用青霉素、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唑类抗真菌药等药物可增加化疗肝损伤的发生率(P<0.05);诱导缓解比巩固缓解更易发生化疗肝损伤(P<0.05);AML-M3患者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缓解比其他方案更易发生化疗肝损伤(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是肝损伤的保护因素(P<0.05);化疗肝损伤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白血病类型、化疗方案等因素无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感染及头孢菌素的应用是化疗肝损伤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ML化疗肝损伤发生率较高。疗程中发生感染、合用头孢菌素等是化疗肝损伤的高危因素。预防性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可降低化疗肝损伤的发生。

  • 单位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