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索黑水虻幼虫体内的粗油脂作为生物润滑油添加剂的应用可行性,本文以五龄黑水虻虫体的粗油脂为原料,通过纯化、水解反应和酯化反应合成了虫体油脂衍生物。采用核磁共振波谱、傅里叶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仪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表征,发现其热稳定性良好。采用UMT-TriboLab摩擦磨损试验机和四球摩擦试验机分别研究了虫体油脂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点-面和点-点接触模式下的摩擦学性能,并与商用合成酯的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基础油150N中添加1 wt% 虫体油脂衍生物时,油品表现出较优的减摩和抗磨效果。在点-面接触模式下,摩擦系数和磨损率相对于基础油分别降低25.0%和92.2%,且在200 ℃高温下仍能保持减摩效果。在点-点接触模式下,磨损率相对于基础油降低84.5%。可见虫体油脂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能够有效提高油品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接触角实验验证了虫体油脂衍生物作为润滑油添加剂在金属表面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虫体油脂衍生物在润滑过程中能够优先吸附在摩擦副的金属表面,形成润滑保护膜,使油品的减摩和抗磨性能提升。通过显微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研究了虫体油脂衍生物的润滑作用机理,表明磨痕表面存在的铁氧化物和碳能够形成润滑膜,防止摩擦副表面的微凸体直接接触,进而改善了油品的摩擦学性能。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