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A-6对甜叶菊形态建成、酶活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作者:冯胜杰; 王新欣; 贾鹏宇; 王诗雅; 卢洁春; 左官强; 刘雅; 黄文婷; 冯乃杰*; 郑殿峰*
来源: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20, 32(01): 10-45.

摘要

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2-N,N-二乙氨基乙基己酸酯(DTA-6)对甜叶菊形态建成、酶活性、莱鲍迪甙A与甜菊醇糖苷比值(ReA/ST)的影响,目的是为调节剂DTA-6提高甜叶菊产量、品质的调控效应及机理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海林市海林农场试验基地进行,用大田试验方法,在8月15日(移栽后75天后)喷施不同浓度DTA-6 0 mg·L-1(CK)、12.5 mg·L-1(D12.5)、60 mg·L-1(D60)、300 mg·L-1(D300),在8月20日、9月7日、9月22日(分别为移栽后80、98、113 d)进行取样,测定甜叶菊的形态、酶活性及ReA/ST,收获时测定产量。结果表明,在8月20日:D12.5处理的株高、茎粗、分枝数、POD酶活性和ReA/ST与CK相比均极显著增加,PPO酶活性极与CK相比显著降低;D60处理的POD酶活性与CK相比均极显著增加,PPO酶活性和ReA/ST与CK相比均极显著降低;D300处理的分枝数、POD酶活性、ReA/ST与CK相比均极显著增加。在9月7日:D12.5、D60、D300处理的PPO酶活性和ReA/ST与CK相比均极显著降低,POD酶活性与CK相比均极显著增加。在9月22日:D12.5处理的茎粗和POD酶活性与CK相比极显著增加,分枝数与CK相比显著增加,PPO酶活性极显著降低;D60处理的株高、分枝数、单株茎重和ReA/ST与CK相比均极显著增加,PPO酶活性极显著降低、POD酶活性显著降低;D300处理的PPO酶活性和与POD酶活性CK相比极显著降低,ReA/ST极显著增加。收获时,D12.5处理产量增加了3.8%;D60处理产量增加了11.2%,并且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D300处理产量增加了8.0%。综上所述,试验所设计浓度范围中60 mg·L-1DTA-6浓度对甜叶菊的调控效果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