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揭示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下稻田土壤氮素及水稻生长变化规律,为优化水肥管理、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减少面源污染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水稻穗肥施用为例,设置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条件下控灌稻田土壤氮素分布、水稻生长变化和产量。设置施肥方式(H为人工撒施、A为水肥一体化施肥)、施肥量与频次(F为常规施肥水平367 kg/hm2、R为减量施肥水平267 kg/hm2)2个试验因素,共计4个处理HR、AR、HF、AF。【结果】(1)与人工撒施相比,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下稻田土壤NH4+-N量提高27.4%~50.7%(p<0.05),NO3--N量降低15.2%~33.3%(p<0.05),稻田土壤NH4+-N和NO3--N的分布均匀度增加31.0%和41.0%。(2)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下水稻分蘖数和株高平均提高7.5%和17.4%(p<0.05),水稻产量平均增加16.4%。(3)相较于1次追肥,2次追肥能够有效提高水稻分蘖(8.5%~9.4%)、株高(3.7%~4.0%)、产量(6.3%~7.1%),且能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稻田土壤NH4+-N量的适宜与稳定。【结论】水肥一体化施肥方式配合"减量分次"施肥管理能够有效提高稻田土壤NH4+-N量、促进水稻生长和产量提高,对于提高土壤氮素分布均匀度、氮素高效利用以及降低氮素淋溶风险具有促进作用。
-
单位河海大学;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