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徐氏东园是明中后期南京最负盛名的园林之一,其从农作园到山水园的转变过程体现了江南地区园林发展的趋势。因史料不足,既有研究深度与其历史地位不匹配。对既有史料深入发掘,对园记、园林绘画、地方图志等诸多史料信息加以识别、关联梳理,尝试划定东园边界,结合东园主人交游者的园林诗,从中提取造景要素与意向,对全盛时的东园平面展开考证和复原。研究表明,东园边界由长桥、苑家桥、小运河、马家桥、茉莉园限定,园中一鉴堂有二层、朝向东南;东园造景要素丰富,有华堂丽亭、奇花异木、峰洞石林、溪池瀑泉;园林营建采用自然化的理水方式、堂台组合的构景手法;载诗载画的文人雅集使东园成为明中后期南京重要的文化空间。通过考证,为徐氏家族园林集群的研究进行了史料补充,以期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