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检出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9年5月安阳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肝脏囊性占位性病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MRI、螺旋CT诊断,以术后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对比MRI、螺旋CT诊断检出率,分析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危险因素。结果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在MRI、螺旋CT检查中均有特异性表现,炎症性囊性病变CT值10~20 HU,MRI示长T1、长T2信号,囊性肿瘤示"快进快出"征,MRI示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发育性囊性病变CT值0~10 HU,MRI示多发或单发水样信号;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长T1、长T2信号、CT值为鉴别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独立预测指标;MRI检查炎症性囊性病变检出率100.00%(29/29)较螺旋CT检查72.41%(21/29)高(P<0.05);结论 MRI在肝脏囊性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具有较高检出率,能弥补螺旋CT诊断不足,可根据T1、T2信号异常情况鉴别病变类型,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