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客观性是人类在理解活动过程中一直追寻的一个标准,是指思想所把握的事物自身,是我们认知中的普遍性与必然性。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在提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课程文本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出现了理解的多元性和随意性的现象,忽略了课程文本理解的客观性。之所以强调课程文本理解的客观性,源于课程文本所体现的国家意志、课程文本自身的内在属性以及尊重作者的需要。要达到对课程文本的客观理解,需要与课程文本进行对话沟通,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置身于课程文本语言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