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不同抗寒性冬小麦品种不同生长发育期的光合特性,以强抗寒性冬小麦品种‘东农冬麦1号’(‘DN1’)和弱抗寒性冬小麦品种‘济麦22’(‘JM2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自然降温与室内模拟低温驯化条件下,从三叶期开始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色素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等相关生理指标,同时对自然生长条件下小麦幼苗编码光合相关蛋白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分析,探讨和揭示冬小麦叶绿素荧光特性对低温驯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大田自然降温下,‘DN1’通过明显增加的NPQ、较高的色素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以及较低的MDA含量,来适应温度变化对其光合特性的影响;而‘JM22’则对该时期温度变化不敏感,各项指标较为恒定;室内模拟低温驯化下,‘DN1’与自然条件下有类似的表现,且在昼夜温度4°C/0°C条件下驯化效果更明显。q PCR结果表明:两个小麦品种的叶绿素a/b结合蛋白基因(Ta CP3、Ta CP5),在测定的各时期均有较高表达,与色素含量变化相对应;参与光化学淬灭的基因Ta NPQ4‘DN1’均保持了较高的表达量,与其较高的NPQ变化相对应。综上表明,在该实验检测时期内强抗寒性‘DN1’能较早感受温度的降低而维持其光合系统的稳定,进而适应后期更低温度的胁迫。
-
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