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观察靶向光动力疗法辅助显微手术综合治疗功能区恶性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2年,经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确诊恶性脑胶质瘤患者25例的临床资料,男性13例,女性12例。病变部位:顶叶6例(累及中央前回3例、累及中央后回3例)、额叶5例(累及胼胝体前部3例、累及语言中枢2例)、左侧颞叶累及语言中枢4例、左侧岛盖3例、右侧丘脑累及内囊2例、左内囊向侧脑室发展2例、左枕叶累及视觉中枢2例、左小脑累及脑干1例。病理类型:间变星形细胞瘤6例,间变室管膜瘤3例、间变少枝胶质细胞瘤1例、多形胶质母细胞瘤15例。随机选取同期非光动力治疗的高级别功能区胶质瘤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入组患者术前2 d静脉应用光敏剂(photosan,1~2 mg/kg),开始避光护理,光敏剂给药后40 h,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显微镜下沿着肿瘤与正常组织相对界面,近全切除肿瘤后,残腔进行激光照射,100~150 J/cm2;对可能残留部位充分照射,尤其可疑的肿瘤生发部位及可能的侵袭与迁徙部位;术后常规病理及影像学复查,建立随访档案,及时记录临床表现、影像学及生存时间的相关资料,定期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良好,近期Kanofsky评分改善率92.0%;生存率明显提高(1年生存率96.0%、2年生存率88.0%、3年生存率72.0%),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相关报道数据。2例患者由于心脏原因去世,3例患者影像学见到明显复发,家属放弃进一步外科干预而发生高颅压而死亡;5年以上存活者9例,1例多发胶质瘤患者(间变星形细胞瘤)达到9年无瘤生存,1例患者(左侧岛叶继发胶质母细胞瘤,2009年发病)达到11年无瘤生存。所有入组患者均在进一步随访中。结论:利用靶向光动力疗法抑制肿瘤效应,微循环损伤作用和免疫增强机制,处理胶质瘤与正常脑组织的相对界面,能有效杀伤残存肿瘤,通过创伤应激效应提高局部免疫效应,更有效的发挥抗肿瘤作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效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