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儿童抽动障碍(TD)患者用药依从性现状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儿童TD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基于保护动机理论设计调查问卷,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于2018年1月-2019年12月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儿童TD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理论假设建立结构方程模型,采用极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对单因素分析中有显著影响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并开展路径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共纳入317例患者,平均年龄为(8.38±2.54)岁,平均病程为(3.19±2.46)年;用药依从性平均得分为(5.70±1.69)分,其中15.1%为依从性低,37.5%为依从性中等,47.3%为依从性高。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有无共患病(β=0.124,SE=0.167,P=0.011)、主要监护人受教育程度(β=0.236,SE=0.110,P<0.000 1)、生活质量(β=0.399,SE=0.112,P<0.000 1)和服用药物种类(β=0.166,SE=0.047,P=0.001)是影响儿童TD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显示,严重性(β=0.295,95%置信区间:0.103~0.493)、外部回报(β=0.830,95%置信区间:0.662~1.002)、自我效能(β=0.200,95%置信区间:0.057~0.353)、易感性(β=0.220,95%置信区间:0.084~0.352)和生活质量(β=0.353,95%置信区间:0.211~0.500)对患者用药依从性均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生活质量在外部回报和依从性变量之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值的13.9%)。结论:儿童TD患者用药依从性不高;建议各级医疗机构的儿科医务工作者从严重性、易感性、外部回报和自我效能去管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以提高患者及其监护人对疾病及用药不依从的严重性和易感性的认识,同时弱化外部回报和增加自我效能,最终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