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内镜下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3年5月-2016年4月经白光内镜及病理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上皮内瘤变的患者51例,分析毛细血管袢(IPCL)、碘染色、术前术后病理结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51例患者共58处病变,IPCL分类58处病变中A型8处(13.79%),B1型44处(75.86%),B2型6处(10.34%);术前活检结果 11处(18.97%)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42处(72.41%)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5处(8.62%)为鳞状细胞癌,术后病理结果 10处(17.54%)病变为LGIN,27处(46.55%)为HGIN,21处(36.21%)病变为鳞状细胞癌,术前术后病理结果符合率为60.34%。微穿孔、狭窄和术后迟发性出血的概率分别为0.00%(0/58)、8.62%(5/58)和3.45%(2/58)。结论 ESD术后食管早癌的检出率显著增加,术前活检对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ESD治疗能减少食管早癌的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