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RFCA)术后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因非瓣膜性房颤行RFCA的老年患者83例,根据术后1年随访结果分为复发组24例和非复发组59例。收集所有入选者术前基本临床资料,检测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与miR-21水平,并利用经胸超声心动图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F和左心耳排空流速(LAAEV)。绘制ROC曲线评价不同指标及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LAD、miR-21、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LAAE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AD(OR=1.304,95%CI:1.026~1.656,P=0.030)、LAAEV(OR=0.889,95%CI:0.804~0.982,P=0.021)和miR-21(OR=1.464,95%CI:1.143~1.877,P=0.003)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LAD、LAAEV、miR-21预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的AUC分别为0.733(95%CI:0.606~0.860)、0.772(95%CI:0.663~0.880)、0.831(95%CI:0.719~0.944)。LAD+LAAEV+miR-21联合模型的AUC明显大于LAD、LAAEV、miR-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D、LAAEV以及miR-21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RFCA术后复发明显相关,3项指标联合模型可以明显提高房颤术后复发的预测能力。

  • 单位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