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影响悬浮红细胞质量模型的建立及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的开发

作者:张艳春; 周俊*; 陈震; 晋晶; 安垣奇; 史荣辉; 张秋丽
来源:中国输血杂志, 2019, 32(04): 317-320.
DOI:10.13303/j.cjbt.issn.1004-549x.2019.04.002

摘要

目的建立运输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及开发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袋) 7袋,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选择垂直方向,累积振动6 h。分别在振动前、振动20—360 min共取样13次(180 min及以前每隔20 min取样1次、以后为每隔60 min取样1次),检测血常规、Hb,计算FHb、溶血率,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利用振动监测仪监测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情况,通过加速度均方根计算振动能量,最终通过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能量和FHb浓度,建立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曲线。利用传感技术设计血液质量监测系统,包括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建立血液振动能量关联模型,进一步实时处理并在无线终端上可视化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果悬浮红细胞FHb(g/L)/溶血率(%):模拟运输振动前与振动20、80、240 min时,分别为0.11/0.02 vs 0.35/0.07 vs 1.39/0.28 vs 4.35/0.86(P<0.05)。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的血液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无线终端可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论建立了能够反映不同振动时间及其对应振动能量和悬浮红细胞质量(FHb)的关系曲线模型,开发出运输过程中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

  • 单位
    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