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辅助治疗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的疗效,分析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清PGF2α/PGE2含量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确诊并接受治疗的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200例,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穴位埋线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穴位埋线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穴位埋线治疗并持续治疗6次。对比2组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值及血清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差异,记录治疗期间穴位埋线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穴位埋线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穴位埋线组患者的经行小腹作痛、腰背酸痛、经少紫黯有块、手足厥冷、面色青白等中医证候积分值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穴位埋线组患者血清中PGF2α的含量低于对照组患者,PGE2的含量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穴位埋线组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结论穴位埋线用于阴虚湿热瘀结型痛经患者的治疗,在提升疗效、减轻证候严重性方面均有积极作用,具体机制可能与其优化PGF2α/PGE2分泌量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