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高分辨率地震目录有助于描绘断层的精细结构和认识发震断裂的构造形态及发震机制.基于玛多地震科考布设的短周期台阵数据,本文利用深度学习自动拾取P/S波震相、震相关联、绝对定位、相对定位等定位流程,构建了玛多MS7.4地震后第14天至第43天的高分辨率地震目录,揭示了玛多震源区主震西侧以及主震向东20 km区域范围内的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发震断层的几何形态.定位结果显示地震的发生频次随时间推移逐渐降低,并趋于平稳.地震序列整体上沿着地表破裂呈现条带状展布,集中分布于破裂带偏北一侧,走向为NWW-SEE.发震深度主要集中在15 km以内.地震剖面图显示发震断层整体向北倾斜,但在深度8~10 km左右,倾角转变为向南倾,表明可能受到局部构造应力或物性差异的影响,破裂面并非单一的平面结构,浅部与深部的破裂存在差异.不同区域的断层形态表现出明显的分段性.在西段(鄂陵湖南)走向为近E-W向,与整体序列的走向呈现一定拐角,断层倾向为近垂直,发震优势层为8~12 km.中间段(鄂陵湖至黄河乡)地震活动性较弱,地震深度浅,集中在2~5 km;以野马滩大桥为界,该段西侧地震序列较宽且连续,东侧地震序列表现为不连续性,出现小的地震空区或稀疏区.东段(主震向东)地震活动性最强,发震深度主要在8~12 km,地震序列在该段有一个向北凸起的弧度,说明该区域可能受到局部构造作用,形成复杂的孕震环境.